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江千涛教授课题组发现大麦SS2a基因RNA剪接位点突变产生高抗性淀粉

时间:2025-05-06 点击数:作者:刁圣轩 审稿人:魏育明

近期,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郑有良教授团队的江千涛教授研究组完成的题为“A barley SS2a single base mutation at the splicing site leads to obvious changes in starch” 的研究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农业科学学报》(英文),JIA)2025年4期正式发表。

该研究从大麦EMS突变体库中鉴定出了ss2a缺失突变体(M3-1413)。在突变体中,诱变产生的单碱基突变位于SS2a第一内含子的3'端的RNA剪接受体(AG),导致RNA不能正常剪接,并产生两个异常的ss2a转录本,最终导致ss2a基因失活。表型分析表明,突变体M3-1413的淀粉结构和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总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升高。本研究揭示了大麦ss2a突变机制及其对淀粉特性的影响,有助于推动大麦淀粉功能食品的开发应用。

该研究通过对淀粉含量、组成和结构等测定,发现ss2a基因的突变失活使大麦抗性淀粉含量大幅升高,约为野生型的9倍。相较于野生型大麦,突变体中淀粉粒形态和淀粉链长等微观结构、理化特性和消化特性等均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ss2a基因功能的缺失,导致淀粉中DP13-24的链含量降低,而DP6-12的短链所占比例较高。并且突变体材料淀粉不能形成明显的结晶峰,而是形成更多的非结晶区。ss2a基因的突变失活材料具有较高的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可用于高抗性淀粉保健食品的开发利用,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该材料为EMS诱变材料,可用于生产实践,将为高抗性淀粉新品种培育提供种质资源。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江千涛教授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王棒、刘静为共同第一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项目(NK20220607)和四川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2023YFH0041)的资助。